无所谓 发表于 2021-2-6 14:10:22

二十五,做豆腐,记忆中的家乡新年习俗

在我的家乡邯郸东部就有民谚:“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因为“腐”与“福”的发音相似,做豆腐寓意“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依稀还记得小时候家里做豆腐的情景,那时候每年腊月二十五家家还盛行做豆腐的习俗,事先买好卤水以备做豆腐之用,当然用不了多少,做豆腐的主要原料大豆,我们那里叫黄豆,是做豆腐的主要原料,家家都有现成的豆子。

磨豆腐的主要用具就是拐磨子,拐磨子分上下两扇,上面一扇有木把,用来手动一圈一圈地转动,那熟悉的磨豆子的声音让人到现在还为之怀念,的确那都成为遥远的过去,有的只是永久的记忆。

要提的另外一种工具叫豆腐床子,正确的叫法应该是磨床子,其实是木制的“井”字架,木料结实沉重。在上面放上拐磨子,拐磨子上扇有一个续豆子的空,把泡好的豆子即黄豆,边续豆子边磨,把豆子磨成糊状,就是豆浆,然后就是沥豆腐了。

沥豆腐的布是纹理比较稀疏的棉布制作而成,农村人叫它搌布,磨好的豆浆通过一遍一遍地反复挤压,剩下后的渣子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豆腐渣”了。这里略带说一下,豆腐渣虽然是做豆腐的下脚料,但在那个时候却是好东西,记得母亲用它做豆腐渣窝窝吃,松散无味小时候的我很难下咽的,不过做豆腐渣苦累倒挺爱吃,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豆腐渣常被作为喂猪的好饲料。

未成品的豆腐汁就是我们平时做早点豆浆,热腾腾的豆浆营养又暖身,是不错的补品。不过,做豆腐后的豆浆是豆腐沉淀之后的表层液态部分,营养相对差多了。未成品的豆腐就是我们常喝的豆腐脑。下一步就是将滤后的豆浆中火加热成块,这需要一个耐心的过程火候小了豆腐太嫩火候大了容易老,所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是有一定道理的。最后压制成垛子,就可以留存食用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传统手工制作豆腐的工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年味味儿也没有以前浓了,现在“二十五,做豆腐”的习俗已经只是流于口头,很少有人家做豆腐了,因为“福”与豆腐的腐谐音,吃豆腐过去都切成一个个方块,这或许就是现在春节贴“福”字,粘“豆方”的由来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十五,做豆腐,记忆中的家乡新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