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6|回复: 0

王小刚:从冠军导游到豆腐文化使者

[复制链接]

16

主题

4

回帖

50

积分

正常用户

积分
50
发表于 2024-6-19 23: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日报6月18日电(记者 曹音) 20多年前,王小刚是山东泰安导游大赛冠军。而如今,他是泰安市泰山豆腐文化博物馆馆长、弘扬泰山豆腐文化的使者。

谈及身份的转变,王小刚说,源于游客的提问。

2001年,他开始从事导游职业,被游客问的最多的问题是:泰安有什么好吃的?每每此时,他总是脱口而出当地的顺口溜: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水。但当游客再追问“为什么”时,他道不出所以然。这让他感到尴尬,但也对这句俗语背后的故事好奇起来。于是,他查找史料,走访泰安市从事豆腐制作的厨师,开始重新认识和了解这个他从小吃到大的食材。

豆腐,与“兜福”谐音,寓意在新的一年里能收获更多的福气。泰山豆腐色白如玉、嫩而不散、久煮不老不糊,与泰山黄芽白菜、泰山泉水并称为“泰山三美”。据史料记载,泰山豆腐宴始于汉代,繁荣于宋代,明清达到鼎盛。在封禅活动中,古代帝王封禅须“沐浴更衣,素食洁心”,因而豆腐成为封禅期间不可或缺的菜品。

就这样,对俗语的好奇激发了王小刚对豆腐的兴趣,研究豆腐文化的过程让王小刚找到了真正的事业所在。“对豆腐烹饪方式的改变可以呈现出多种菜肴,而这些菜肴传递出的寓意和文化是我的乐趣所在。”王小刚对记者说,“比如,史书中记载的康熙皇帝品尝过的'吉祥纳福',乾隆皇帝爱吃的‘香妃豆干’,宋真宗封禅时的‘麒麟豆花鱼’,都是用豆腐制作出的美食,也都蕴含着帝王对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潜心研究豆腐文化多年后,2009年,王小刚联合志同道合的朋友正式转型,开启了泰山饮食非遗探索之路。“也是从那年起,我决定把豆腐当成事业来做,让更多的人享受美食的同时,了解泰山豆腐文化。”他说。

2015年,王小刚在泰安开设了豆腐博物馆,将餐馆做成以豆腐为主题的“文化空间”。“我用了六年时间选取了以豆腐为食材的9道菜,通过查阅史料,找到了这些菜肴的文化故事,形成了既有历史渊源又有地方特色的泰山豆腐宴。”他说。在博物馆,游客不仅可以品鉴豆腐宴,通过馆藏图片、文字史料了解与泰山豆腐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还能体验豆腐的制作过程。据王小刚介绍,博物馆建成后,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和研学学生,最红火的时候年接待量达到了50余万人次。

2021年6月,泰安市泰山区申报的项目“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引进来”的同时,王小刚还带着豆腐“走出去”。2021年,王小刚在泰安市黄前镇西麻塔村大峪庄村打造起“泰山豆腐村”,与当地村镇探索出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选择这个地理位置偏僻的小村庄,主要是考虑这里多家村户一直沿用传统手工艺制作豆腐和豆制品,平时全镇吃的豆腐,以及周边市集、饭店卖的豆腐都出自这个村。”王小刚说,“结合实际推广发扬豆腐文化,因地制宜传承发展非遗,事半功倍。”如今,大峪庄村已成为泰安市居民周末近郊游的优选地。在这里,游客品尝豆腐菜肴、观摩豆腐制作的传统技艺,村民的生活也不用被打扰。

此外,今年春节后,王小刚每周六都会前往泰山花样年华研学营地授课,向学生介绍豆腐的制作过程和蕴藏在豆腐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知识。

为进一步做实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王小刚建议政府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调查工作,同时建立非遗发展项目库,充分将“高校+非遗+文创”作为传承创新的发展重点,拓展非遗传播的路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牌门户网

GMT+8, 2024-9-8 09:41 , Processed in 0.02073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