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34年,为了配合中央红军转移,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转战来到酉阳南腰界,并建立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后沿着南腰界、李溪、官清、板桥、板溪、县城、小坝、涂市、毛坝、腴地、车田、偏柏、五福乡线北上和中央红军会师,在酉阳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光辉足迹。
红军街头豆腐香
“呀,这豆腐味儿,好香!”
清明前夕,走进南腰界镇,瞻仰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余家桶子,漫步红军街头,一股豆腐的香气扑面而来。
“既然香,买块不?我做的豆腐在南腰界出名得很,还上过好多次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呢!”
一听我们是当地口音,在一块由石头垒成、上面书写着《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的宣传栏旁,一位老奶奶热情地邀请记者一行去她家看看。
闻名乡里的“老豆腐”
“我这豆腐与众不同,是‘老豆腐’,买回去做豆干、油豆腐安逸得很呢!”
仔细一看,老人头戴白帽、身材高挑、面容清瘦,要是倒回去三五十年,活脱脱鲁迅笔下的“豆腐西施”。
见我们举着相机、摄像机围着红军街头那保留了87年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拍摄,她一边将桶里泡好的黄豆倒进筲箕沥干水分,一边开起玩笑逗乐。
经询问得知,老人名叫冉秋荣,刚到古稀之年,在街头做了大半辈子豆腐生意,除了做水豆腐,还兼做魔芋豆腐。
“学校用我的豆腐,政府食堂也用我的豆腐,街上哪家有大事小务,基本上都是用我的豆腐!”老人见我们来了兴致,有一句没一句地推销起她的“老豆腐”来。
“别人的豆腐是用石膏点的,很嫩,适合做汤;我这豆腐用酸水点的,很老,适合做卤豆干、煎油豆腐。”
老人不仅手脚麻利,嘴上功夫也很深,话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介绍完水豆腐,她又拿起一坨魔芋豆腐。
“现在不少人都以瘦为美,魔芋豆腐是天然的减肥药、护肤霜,美容瘦身,效果好得很呢!”
红军战士传授“秘方”
“一颗豆子圆又圆,推成豆腐卖成钱。人人说我生意小,小小生意赚大钱。”
冉秋荣说,她做了大半辈子豆腐,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但是她心中藏着一个遗憾——不知道当初教她用酸水点豆腐的那个红军战士的名字。
冉秋荣说,1934年红军来到南腰界后,打富济贫,开仓放粮,得到了当地贫苦群众的积极拥护:青年踊跃参加红军,妇女们为红军扎布鞋、缝鞋垫、缝补衣服,乡亲们还将豆子做成豆腐犒劳红军。
在这之前,当地群众习惯于用石膏点豆腐,做出来的豆花和豆腐洁白如雪、滑嫩味甘,但若煎成豆干,一上筷子就散了。
“为人不学艺,挑断箩兜系!”当天晚上,冉秋荣家来了一名红军炊事班长,将酸水点豆腐的“秘方”传给她家老人。
经尝试,果然点出来的豆腐水分很少,拿在手上分量很重,是做卤豆干和油豆腐的上好原料。
从此以后,冉秋荣家掌握了“老豆腐”制作的“秘方”,并一直以此为生。
讲不完的红色故事
“马上要泡豆子了,我去挑担水来!”
习惯在红军井担水做豆腐的冉秋荣找来扁担和水桶,沿着石板街往红军井走去。
她边走边告诉记者,在红军街上,一块砖就有一个传奇故事,每一片瓦都有一个不凡来历,每一寸土地都洒下过红军的汗水和热血!
从大坝场战斗如何解救老百姓,打垮冉瑞庭,击毙冉崇侯,到猫洞大田红二、六军团会师,再到贺龙为什么要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选择在余家桶子,红军受伤了如何在医院救治,牺牲后埋葬在哪里,她家屋旁《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又是如何保存至今……
老人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盼来“云开雾散太阳照”
回到“老豆腐”店,再次伫立《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前,当年红三军宣传队队长樊哲祥同志用毛笔在墙上抄录的句句话语,依然字迹清晰:
“一、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五、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六、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与社会保险等;七、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耕地归农民……”
默念着《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遥想当年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南腰界的战斗历程;南腰界人在1934年红军转移后顽强地度过了16个年头,终于在1949年11月11日迎来了解放,耳边再次响起“要吃海椒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刀子架在颈杆上,头不偏来眼不眨”……
“老人家,给我来块‘老豆腐’,再称点魔芋豆腐。”有感于冉秋荣一家几代人一边做豆腐生意,一边义务守护《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等遗址87个年头,我们扫码付了钱,祝福做豆腐的老人健康长寿、生意兴隆。
原标题:南腰界这家豆腐很出名,没想到制作“秘方”是红军战士传授
来源:酉名堂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