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71|回复: 1

[播报石牌] 魅力瓦瓷

[复制链接]

21

主题

19

回帖

118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18
发表于 2019-8-11 10: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昆仑

瓦瓷,北距石牌十公里,东南离旧口二十公里,西南隔沈集十五公里。她是这些小镇、古镇包围之中的一朵绮丽鲜花;她又是石牌古镇多处历史、文化遗址中的重要一员。说她重要,并非说她在历史的长河中农业如何发达,畜牧如何兴旺,耕织如何先进,军事如何显要。而是说她在二十世纪改革开放前的世代子孙们怎么那么有心计,那么有谋略,凭借一双徒手,在不用电、不用煤、没有任何机器设备的情况下,怎么会烧制出那么多好么好的陶瓷用品的?你看:锅、碗、盆、勺,缸、坛、罐、盒,沟瓦盖瓦、墒墩柱托,灯盏烛台,炉具火锅,飞禽走兽,僧尼阎罗,饰品玩偶,寿头门座,……可以说水上漂的,空中悬的,土里埋的,神龛贡的,火里烧的,没有什么他们做不出来,烧不出来。而且世世代代都将这些产品车载船拖,人挑马驮,源源不断地销往大半个湖北,以致于湖南、河南……

她的产品为什么能够远销湖南、河南?她的产品又为什么能够畅销那么多?一句话:她的产品质量好,品种多,价格公道,能满足各种人群各种不同的要求。有一整套完整科学由先人身教言传遗留下来的管理运作经验。这也就是瓦瓷人的精明所在。

瓦瓷人一年四季总是围着他们的“窑货”,眉飞色舞,笑逐颜开,忙个不停。即使是笙歌春似海,灯火夜如年的节假日;纵有你来我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她们各自的心中确始终在盘算她们的各种计划、措施,如何使自己的产品在行业的竞争中不落伍、不掉队,抢夺先机,抢占发展向上的一席之地。无论春、夏、秋、冬,他们总是有条不紊,手脚麻利地去严格执行自己的任务,实现自己的愿望。春天,备土备料,维修龙窑、工具;夏天,全力打坯,精雕细刻,涂釉饰彩,或晾或晒,日夜守候,使其成形;秋天,是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人们在忙碌中带笑,在紧张中开颜,他们摩拳擦掌,兴奋雀跃,不断地点火开窑焙烧。冬季,更是烧窑、装窑、出窑、销售、总结,调整的最好时机,到了隆重的春节,便洁身换装,在各自的家门口贴对联,打嘎斯,燃烛焚香,鸣放烟火礼炮,施以三拜九叩大礼,祈求窑神保佑,烧出更多、更好、更美的正品、精品,真是冬闲人不闲啦!

除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瓦瓷人从来没有什么合作社集体经营管理的先例,一切生产经营管理,都是以家为单位,单打鼓,独划船。看谁的本领大,技术高,产品好!所以有史以来瓦瓷人在多种活动中总是保持着一种外松内紧的戒备心理,闷闷地偷偷地你追我赶,深怕自己落后于人。相互之间就这样追赶着,比拼着,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这大概就是瓦瓷人世世代代历尽沧桑,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重要原因吧!

说起烧制陶瓷的龙窑,还真不知何年何月,哪朝哪代,何方神仙来到这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垒起龙窑,传道授业,烧起了陶瓷。至今仍无证可考。瓦瓷为南窑,方湾戚家山为北窑,胜极时南北曾有九条窑生产,规模十分宏大。现在大约还有一半的人没有见过这种窑。它是由低到高依山而建的。高低落差达三五十米,一节一节(每节长宽约四米,高约二点五米,每节空间大约十立方米。装窑时则按产品的大小、厚薄、粗细、釉色分别选装在窑堂的多个部位,直到把窑塞满为止)相互贯通。少到八九节,多到十多节,节节立火口,间隔有窑门,无论由下向上观望,或是远景横视都蔚为壮观,无比恢弘。活象一条生龙活虎的巨龙冲向苍穹。因此人们亲切地称它为“龙窑”。烧制时则是由低到高逐节点火,浓烟蔽天,直到最高一节闭火封门时,大概已连续烧了几个昼夜。最先点火的首窑,早已冷却,就这样三十不停火,初一不断烟地连续烧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直到一九九二年停火下马,散摊关张,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历史文化遗址为止。

石牌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瓦瓷至古以来就是它的卫星集市。瓦瓷虽只一条街,宽也不过四米,但它从东到西,竟有两千多米长。街的两旁是清一色的砖木结构的房屋,四平八稳,横梁竖栋,走廊前伸,朱色活动木板构成。进入大门,就是各色店铺,层次少到一层,多到三五层,层层有天井,外带大厅堂,厅堂宽敞明亮、书桌茶几泛光。集市十分热闹,真有开门皆呈繁华锦。来客全是买卖人的感觉。茶馆、酒馆、烟馆、饭馆人流川息不断,粮行、花行、牛行,行行硬通叮当有声。汉货、山货、广货无奇不有,牛马牲猪水产一应俱全。一到天亮,人们从四面八方拥入集市,把本不宽敞的街道挤得满满荡荡,水泄不通。这里有一首民谣说:“猫难走,鼠难跳,行人过街脱棉袄;神也喊,鬼也叫,买卖人家一脸笑。”由此可见:精明的瓦瓷人是怎样在经营他们的手艺,怎样在经营他们的生活。

瓦瓷地势环境独特,湖泊星罗棋布。一湖菱藕一湖香的乌湖,也叫壳子湖,水面约两平方公里,解放前它是全瓦瓷人的饮水湖,用水湖,生命湖,实为瓦瓷人的母亲湖。抬头北望便有雷湖、鸭子湖,西北边是牛马湖,南边是唐李湖,台子湖。瓦瓷人就是生长在鱼虾贱如泥,窑火盼纯青的氛围之中。湖湖相望,一丘之隔。距瓦瓷最远的湖泊也不过两三公里。风静时,湖面如镜,各种水鸟嬉戏鸣叫,翻飞翱翔,妙龄少女乘坐本家特制的采菱采莲专用大缸,唱着《满湖清香》的民歌,合着轻拨绿水的声响,此情此景,真是一派人鸟天然合一,莲菱满湖飘香,鸟语人勤争艳,风和民乐物丰的多姿多彩的景色啊!起风时,银波碧浪,玉珠生辉,异彩纷呈,一派锦绣河山。唯独瓦瓷集突兀在一座三平方公里的山丘上,密密扎扎住着四百多户人家,一千多口子孙,他们以窑为家,以手工谋食,日子倒也过得有滋有味,安宁祥和。

精明的瓦瓷人另有一着妙招,见后,叫你无比惊诧!可以说它既是废物利用的典范,又是近水得月的先锋。你看,所有分散居住在集外的住户,家家有大院,人人有菜园。而且户户养猪养羊,喂鸡喂鸭,从不圈养,一律散放。这样安全吗?民风很好,安全!从不丢失!个人财产安全吗?没事,也安全!这是为什么?这就是瓦瓷人世世代代利用他们的报废产品为他的菜园筑起了万古不朽的铜墙铁壁,风吹不倒,禽畜不入。照例也用同样的办法为住宅围起了两米多高的围墙,他们统称为“缸园子”。一有响动,便立即查看,实在妙哉!

集市以外的道路又是如何呢?一句话不是水泥路,当然也不是土路,而是瓷片路、瓷渣路,经年累月,极为深厚。出门赶集,上窑理货,挑水洗衣,入厕、种园,凡是人行的道路,宽到五米,窄到一尺,全都是利用陶瓷片铺就,下雨决不滑,飘雪决不溜,既省又安全呢!真是在山靠山,在水靠水,身在瓦瓷的人们也就只好靠瓦瓷了!

瓦瓷有山有水,山水并茂,有情有景,情景相融,瓦瓷人给人们留下了勤劳智慧精明的不朽精神财富,给时代给历史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发展动力,可歌可泣,可敬可亲!愿瓦瓷人盛世长青,锦绣前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

回帖

118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18
发表于 2019-8-13 17: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歹也上两张图片哦。
无图无真相,难道不懂吗?
不知此稿是否有报酬?如有,建议打折打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牌门户网

GMT+8, 2024-11-22 15:21 , Processed in 0.0260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