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54|回复: 0

中国豆腐文化节:文化经济之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19

主题

4

回帖

59

积分

正常用户

积分
59
发表于 2017-7-23 15: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中国地大物博,文化源远流长;伟大的文化蕴藏着的经济底蕴也是无穷大的,文化节便是这一经济现象的一种体现。打开任何一种搜索引擎,输入“文化节”,你可以得到300万以上个信息,同时你也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文化节。
  从中国现在各地的文化节日的兴起就可以看出现代人对于通过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所寄予的厚望,可以说一个地方只要有点文化特色的都能搞出个什么文化节来做做,即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就这一点来说,自1993年起,淮南市每年一度的中国豆腐文化节也是基于此目的。
  自从历史久远的刘安卤水点豆腐成为淮南八公山下的特色传奇食品以来,每年一度的中国豆腐文化节在地方政府的心目中也是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一个专门的筹委会在运做着整个的文化节的操作,每年的开幕式、闭幕式、相关文化活动的筹备、配套设施的建设管理等等,可以说在重视程度上、投入力度上是用尽心思。
  其实,创办一个豆腐文化节本无可非议,但是我们要明白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却是:这个节会是以豆腐文化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唱经济戏的舞台是用豆腐文化来搭建的,因此,这个文化基础的牢固与否对于经济戏的表演时间与表演效果就显得异常重要。

  一、走进文化

  说到文化,首先我们有必要明白文化的内涵本质是什么?是不是每种文化都能成为撑起一方经济的黄金伞呢?
  文化的本质在于它是特定人群心中时下普遍认可的一种行为或观念,它具有区域性和时间性,并具有延续性。它能否上升为一种经济产业取决于区域群体对这种文化的认同程度、参与程度,以及这种文化现象可投入生产的规模等,与所谓“量变产生质变”是一个道理。但是,如果仅仅把文化节当成一种招商引资的噱头,一晃即过,那么,文化的特色终将会被淡化而失去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生产力的意识动力,这种文化是没有经济潜力可挖的。
  即“如果文化之皮不存,经济之毛又将何附”呢?  
  再反观我们的豆腐文化节,豆腐文化的精髓在哪里呢?
  第一:如一类产品的知名度一样,在流传已久的豆腐发源地的文化史传的影响下,消费者对豆制品具有了普遍的认可度;
  第二:豆制品在菜肴中令人叫绝的应用,这是淮南豆腐文化与其它地方豆腐的区别与差异之处,而这也正是所谓的淮南豆腐文化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纵观淮南豆腐文化的现状,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1、未能形成产业的集群规模。
  由于地理现状的原因,淮南市为东西走向分布,市中心在东部,
  而豆腐文化的发源地——八公山却在市西部,与市中心相差几十里。看似不相干的距离却使得这一经济产业在现实中变得分散不均,更有众多的家庭手工作坊遍布其间。  
  市区中心的东部是淮南市的主流消费区域,却没能溶入到豆腐文化的消费意识圈中,饮食习惯与现代时尚消费更接近。一些豆制品厂在市西部,而市西部的消费水平却代表着淮南市的中低收入区域,与之相符的豆制品都是低价类,这根本不利于豆腐产业的产品升级。  
  由于制成品的市场销售量少,加之单一的产品风格也是制约消费者重度消费的原因之一,这些又反过来影响了生产的规模提高,形成了一个不利于产业市场发展的“怪圈”。  

  2、品类独特性优势正被模糊化。
  中国从南到北,可以说没有不知道豆腐的,说明这一产品的知名度大;但这一点也说明豆腐已是大众化的产品,用营销From EMKT.com.cn的语言表达就是“产品已高度同质化”。而且话多地方也有了自己的特色豆腐产品,如江苏淮安的淮扬豆腐宴中的平桥豆腐,那也是道国宴名菜;
  云南的可以“烧着卖”的滇南的井水点豆腐;
  山东泰安的三美豆腐;
  四川德阳的水豆腐;
  井岗山的霉豆腐;
  福建的长汀豆腐;
  四川的剑门豆腐;等等。
  每一处豆腐产品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可以说都是有特色的豆腐产品代表。  

  3、长线产品少
  说得更清楚一点就是对豆制产品的开发、深加工的水平及规模还很低。众所周知,初加工的豆制品保质期短,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量,也限制了产品的销售范围。尽管已有少数豆制品厂家通过零担班车做起了长途运输,但是量却是很小,根本不能起到成就一方经济来推动文化的更进一步的传播的良性循环效应。
  而我们面临的却是推陈出新的如日本豆腐及其它各地的豆制品加工企业的新型豆制品的市场侵蚀,并且是无能为力地看着。  

  4、没有建立品牌的高度营销概念
  分析豆腐制品的品牌概念,无非是二种来源:一是产品属地品牌,如淮南的八公山豆腐等;二是产品种类品牌,如四川德阳的水豆腐等。 
  而大名远洋的八公山豆腐,却只能在它的家乡——淮南品到,外地很少能尝到,这与遍布全国的四川/重庆火锅是相差甚远。即没有进入到广泛的市场中去,没有做到有效的“品牌输出”。每年的招商引资项目很多,却没有人去招“八公山豆腐”的市场运营之商。这其实就是八公山豆腐品牌资源的一种无形损失,因为本来它可以造就很多的商机。  
  其次,高品质的豆腐宴没有得到大众化的推广,还只是停留在高档场所消费的层次,普通的百姓能做的豆制品菜肴也就是“红烧豆腐”、“麻辣豆腐”、“家常豆腐”等几样全国各地都有的菜肴。试想一下,如果淮南本地的家庭主妇们都能做几样有特色的豆腐菜肴,那豆腐菜肴不是饮食文化的一个代表又是什么呢?而不能只停留在“淮南产豆腐”这样无独特个性的概念上。

  5、形象传播的失误
  人们都穿衣服,但是中国却只有大连的服装节办起来了,虽然大连的服装业在中国并不是最出色的。这其中有一点就是形象传播策略上的失误。
  每年的中国豆腐文化节也都有精彩的文艺演出,电视也直播了,近几年还请了中央电视台进行专场制作,也有明星大腕的捧场,但是结果又如何呢?节会结束之时也是消费者忘记之日。为什么呢?
  现代营销中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属“传播”了,无论多美好的东西,只有经过多角度的传播出去,才能起到更广泛的认知效果。从品牌的角度来说,知名度是其增值的基本的要素之一,而知名度的提升却依赖更宽的传播策略和传播途径。以淮南的中国豆腐文化节为例,仅在淮南本地的电视台播出,能起到多大的收视效果呢?况且淮南本地的电视网络还被众多的集团单位电视网络分割和垄断,传播的受众率是可想而知的。  

  6、文化节的差异性也正在被淡化
  从以豆制品为中心的文化节的角度来说,淮南已不是第一家及唯一的一家了,如淮安的淮扬美食文化节、四川的剑门豆腐文化旅游节、今年刚成立的四川西坝豆腐节等,都在以豆腐为文化卖点带动一方经济;还有各地餐饮商家自办的各种小型的美食文化节等等。
  同时,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概念已并不是多么的强烈,那么在这种消费环境下,简单豆腐制品将会被时尚类的饮食品类所掩盖,文化也将面临被“掩盖”的危险,成为所有人的文化,而不再是淮南所独有。

  7、文化节的时间选取
  相对来说,每年的9月15日至18日,并不是旅游的好时期,也许是另有原因吧。经过盛夏的炎热之后,不论是工作的还是学习的都已趋于平静。本地学生开学了,外地学生也开学了,经过了一个暑期的消遣娱乐,玩闹的心也收起来重归校园。和大人们一样,他们期盼的更多的是临近的十一黄金周的到来。同样以学生为例,不要以为学生等不是文化节的招商对象,但是他们却是消费经济的重度参与者和传播者,是旅游经济的推波助流者,是以人气造就商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8、城市形象品牌传播的不配套
  淮南豆腐文化节的定位是“中国豆腐文化节”,顾名思义,即是面向世界代表中国的一类文化产业。而淮南作为以煤(炭)、电(力)、化(工)著称的能源城,其工业化城市形象已经形成,城市环境特质并没有为旅游经济提供过多的支持。而作为城市重要节会的“中国豆腐文化节”,是同样需要有支持旅游产业市场的硬件环境作为支撑,如文化景点的设计与文化传播、城市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
  如同现代的城市营销一样,城市的品牌形象对于城市节会形象、影响力的提升是有促进作用的。工业城市同样有其独特的“形象卖点”,只是我们没有去挖掘提炼而已。

  三、豆腐如何不成渣——文化节到底怎么活?

  纵观世界城市节会的发展模式,不外乎以下二种:
  一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文化特色为媒,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这种方式是众多的发展中的地区首选。
  二是以文化促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展现文化真正的经济力量,而带来城市整体的赢利。如著名的法国孔福朗国际民间艺术节,孔福朗是一个偏僻小镇,搞艺术节前,小镇默默无闻,生活单调乏味。一位当地年轻的商人突发奇想,想创办一个国际民间艺术节,让小镇名扬世界。
  40多年后的今天,当年的创办者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每年一届,他连续在孔福朗举办了40余届国际民间艺术节,从未间断,他也连续担任了40多届孔福朗民间艺术节的主席。应当说,这是个奇迹,当年他的梦想早已成为现实。每年8月艺术节举办期间,小城孔福朗彩旗招展,五大洲的艺术团和旅游者给小城带来昼夜的狂欢,街上到处有演出,各种纪念品琳琅满目,艺术节后,小镇复归往日宁静,而艺术节给小镇的收益几乎占了她全年收入的一半。
  如今,孔福朗国际艺术节已拥有了世界知名的品牌。那位掌管艺术节的老人经过40多年的精心打造,让它的赢利模式越来越完备。而他的组委会机构,不过只有区区6名正式工作人员。是他们带领大批志愿者把节日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井井有条。艺术节不只让孔福朗家喻户晓,让知道它的人有参加的欲望,它还成为这个小镇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柱。这才是文化的经济力量。
  再以德国的慕尼黑啤酒节为例。2002年的啤酒节期间,数百万游客在16天内喝掉了570万升的啤酒,吃掉了44万只鸡,30.4万条猪肉香肠以及87头牛,还未计算交通和住宿,估计16天的收入不少于4500万欧元。

  结束语

  只有当文化真正的形成产业时,文化才有可能扎根于众,因为文化是要在不断地演绎中得以升华,否则就是形同虚设,必将随岁月而流逝。只有参与带动消费,从而带动相关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的发展。经济是基础,文化是上层建筑,二者相辅相承,这是一个公认的法则。
  推广一个城市节会,其实同现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营销活动一样,需要长期的战略思考,更要有短期的治标策略,更需要现代市场营销方法的策略支持,特色的产品、炫目于心的品牌形象塑造、创意精准的传播策略等。
(作者:朱玉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牌门户网

GMT+8, 2024-11-21 22:13 , Processed in 0.02225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