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00|回复: 0

[千年古镇] 寻访荆门“豆腐之乡”石牌的古民居

[复制链接]

16

主题

4

回帖

50

积分

正常用户

积分
50
发表于 2016-10-11 20: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距今2000多年历史的石牌古镇,历史上依托汉江水路交通优势曾一度贸易繁盛,有着“小汉口”之称。这里不仅享有“豆腐之乡”的美誉,镇上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文化味浓郁的古民居同样令人心生向往。

  石牌的古民居主要分布在镇上的10条古街上:山街、上正街、西街、衣街、东街、集街、杉楠街、药王街、仁和街、火神街,这些街道首尾相连,纵横交错,绵延10余里。清一色的灰色建筑群落,数不尽的阁楼庭院……千年时光转瞬而去,历史印记至今留存,镇上的不少古民居有的甚至连旧时商号、门牌的痕迹都清晰可辨。

  孟家老宅的休闲时光

  修建于明清时期的孟家老宅,是石牌镇颇为知名的一处古民居。

  从镇西出发转入东街,沿着青石板小道一路前行,再行走约数十米,就来到孟家老宅。老宅位于东街31号,斑驳的大门、陈旧的砖墙、痕迹斑斑的木梁,似乎都记录着它数百年的风雨沧桑。

  推开半掩着的大门,进入老宅。老宅现在的主人是年近古稀的孟庆淦,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老宅是一座三进式结构的民居,有上、下两层。依次进入是门屋、厅屋与堂屋,两旁是回廊和厢房。古时候这条东街,是石牌商业繁华的街道之一,两旁的民居大多为前面是店铺、后面是居家的格局。

  在老宅院内有两个天井。天井的面积较大,便于采光、通风和室外活动,体现着当时老宅的气韵。透过天井,我们可以仰望到头顶湛蓝的天空,还有那形似一匹匹马在仰头长啸的“马头墙”。

  在天井旁,有一个木制的楼梯,可以登上二楼。在古代,这是孟家未出嫁女子的闺房,修建得精致而秀美。“以前这四周都是精美的木窗,上面刻有吉祥的图案,可惜没有保存下来。”孟庆淦指着二楼的窗台,有些惋惜地说。

  在石牌当地,孟家老宅是为数不多有故事的宅子。相传在明清时,这里是镇上一家很大的布料铺。和当时源兴恒杂货铺、天兴成榨坊、潘天泰豆腐店有着同样不菲的名声。清末时,孟庆淦的祖父孟国祥从老宅中走出,到陆军讲武堂学习。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回到石牌,带头将驻守在此欺压百姓的县丞老爷赶走。他还在石牌镇上惩治了贩卖烟土的恶霸,利用自己所学的医术治病救人,深受周围乡亲的爱戴。这些,都被写进了《石牌镇志》。

  穿过天井,就来到孟家老宅的堂屋,这里保存得相对完好。在木门上,刻着栩栩如生的蝙蝠和双龙戏珠的图案。堂屋中央,还摆放着一张有些年头的八仙桌。午后时分,孟庆淦常和老伴一起坐在桌边,沏一壶茶,享受安逸的晚年生活,这也是老人们最为惬意的时光。

  绕过堂屋,后面居然还有一个小院落。“这里以前也修建有房子,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拆除了一部分,我们把它改造成花园,既种花也种菜。”在孟庆淦看来,这个种满花草的小院为老宅带来了无限生机。“晚上的老宅非常安静,能听见风吹树动。此时,在灯光映衬下怀旧,在院落里闻着金银花香,颇有些古人的意境。”

  付家大院和古戏楼

  从东街出来,进入集街,我们慕名来到石牌当地另一座颇为知名的古民居——付家大院。

  付家大院以“庭院深深”而远近闻名。那个因豆腐起家而建成的大院,书写着一段令人振奋的创业史。相传付家祖上是身背一床破草席,从江西逃难而来,顺汉江讨米到石牌落脚,靠给有钱人家挑水为生,后来在镇上靠做豆腐发家。

  发家了的付家老爷在修这院子的时候,有三个儿子,立了三房,每一房后来又都生了三个儿子。因此,付家老爷盖院子时修了三口水井、九个天井,每个孙子住一个天井。后面还有后花园,成为当时石牌少见的深宅大院。

  到付家大院采访,这里正在进行维修。“镇里规划着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以豆腐文化和工艺为主题的展览馆。”石牌镇文化站站长刘运星告诉记者,“石牌老街和老街上的古民居,已经得到相关部门和镇里的足够重视,下一步将在保护与开发上下大力气。”

  离开付家大院,记者一行来到石牌古戏楼。“这也是石牌颇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刘运星饶有兴致地介绍说。

  自古以来,形态各异的大小戏楼遍布于神州大地的城乡各处。戏楼逐渐成为中国人的剧场,成为我国传统戏曲的演出场所。石牌镇的古戏楼从建立伊始,就成为石牌乃至四面八方相邻村民心目中的文化、娱乐中心而代代相传。

  石牌古戏楼始建于1714年,公元1777年重修,现位于石牌小学院内。楼为两层宫殿式建筑,高9米,宽9米,长12米,面积110平方米,前后两重,单檐歇山顶。上面用琉璃瓦覆盖楼顶,闪光耀眼,下面用石柱子顶托楼身,坚实牢靠。飞廊四周,斗拱建筑,雕巧玲珑,备极工致。楼下门墙两侧石柱上镌刻着一副气韵遒劲的楹联。

  戏楼门口有石狮一对,雄踞两旁;戏楼的正面,是一片广阔的场地,可容观众1000多人;场地两侧围有院墙。这座古戏楼是我省现存的唯一一座大型古代戏楼,其建成和破台开演的时间比四大徽班进北京还要早13年。

  走近观察,古戏楼主楼2层大致有三间,为舞台、乐队化妆和卸妆室,底层部分则可能是戏班子的起居室。

  古镇石牌群众文化源远流长。“汉剧”是石牌的主要剧种,兴于清朝初年,系根据汉调发展而来。古戏楼在某种程度上说,见证了石牌汉剧发展、兴旺、衰败的历程。戏楼有史记载的演出时间跨度大约近一个半世纪。由此可见当时石牌梨园文化之昌荣。

  岁月流逝,古戏楼如同一位名伶铅华洗尽。但是依然精美的木雕装饰、高挑的飞檐走阁,让我们对当年戏园的热闹与喧嚣向往不已。(记者 严东华 刘伟峙 值班编辑:邱方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牌门户网

GMT+8, 2024-11-23 17:46 , Processed in 0.02107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