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76|回复: 0

[百姓生活] 逝去的年味--石牌过年手记

[复制链接]

17

主题

6

回帖

7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72
发表于 2016-9-15 14: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近日,网络频出回乡过年之后的总结文章,时下统称为:返乡手记。一诉年味不再,二批人心不古,篇篇文章,种种故事,尽在毫无底线的“拼狗血”。又一次无情的向我们展示了百种人间丑态。故土今犹在,旧景不复返,孰人可逃?我们无法改变时代发展的脚步,我们在匆忙顺应潮流的同时,无暇回顾。可这春节要是没了年味,我们回到故土的意义又何在?今日午后,久不动笔的我,一杯清茶,也来说说自己老家,聊一聊记忆里的春节,而今的年。
    故乡石牌,位于湖北中部汉江之滨,一个拥有2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古镇。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我在这里渡过了近30个春节。
    今年春节,我如期回到了老家石牌。清楚记得小时候,每年的寒假,进入腊月廿日之后,我总喜欢跑到大街上,看萧德远老先生写春联,年幼的我有时候也帮个小忙,铺铺纸什么的。萧老与吾家同为古镇火神街上的老住户,自是熟悉。以前春联都是手书,每到腊月备年货的日子,石牌的大街上,至少有6家手书春联的摊位,萧德远、罗光武等人,是每年必到的名家。春联,是家家户户过年不可缺少的物品。内容多为辞旧迎新,憧憬美好生活的词语。旧时手书春联,有的也会结合自家的家风家训,写一些教育儿孙的名言。石牌古镇有这么一类春联,俗称“孝对子”,是三年内家里有新亡人的人家使用的,我记得我的祖母仙逝之后,家里春联第一年贴绿色,第二年为紫色,第三年为粉红色,内容全部是奉亲思孝的句子,门神也不能贴,而是在大门上左右各写一个大大的孝字,并且一正一反,相对而贴。三年守孝期满之后,才能恢复使用大红色。可而今呢,这“孝对子”的习俗居然看不到了,不知道是大石牌人民皆长寿,没有新亡人,还是大家都忘记了我们是有这样的传统的。我个人想想,更多的还是我们的传统在流失吧。手书对联在逐渐退出市场,倒也不奇怪,毕竟民间手书的春联,内容单一,比起印刷品来,一不够大气,二不够喜庆,更重要的是,也没几个人会写了,也没几个人懂书法了。话说到这,我们大概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还是拿不起一只毛笔来不是?
    春节的大戏,是团年饭。我们家如今的团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以前祖母在世的时候,父辈三房,都是轮流请团年饭,每年都是抢着置办,往往是这家还没吃完,又要赶着吃下一家,一顿团年饭,从上午一直要吃到晚上。宋家团年饭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是冷拼碟子,多是腊鱼腊肉,毽子香肠之类的卤菜,形形色色,在桌上横竖摆的整整齐齐。然后是请祖宗,我们俗称“叫饭”,就是先要请家里的祖宗们回家团年,他们吃过了,我们才能吃。“叫饭”的仪式,先是摆碗筷,筷子要一只在碗上,一只在桌上,分开摆,寓意祖宗已到,正在享用,酒杯茶杯一应俱全,不可或缺。“叫饭”开始,首先要焚香点蜡,化纸钱,默念恭请家中堂上历代宗亲回家团年,然后点鞭炮,端上蒸笼圆席,祖先的碗里要盛饭,然后泼洒杯中酒。稍等片刻之后,宣布“叫饭”完毕,大家才会入席就坐,开始吃团年饭。“叫饭”是石牌团年饭的特色仪式,在礼崩乐坏的今日,大多数石牌家庭,在团年饭的时候,还在坚持这一仪式,或许各家的流程上小有出入,但对于传统而言,也是难得的传承。
    放鞭是习俗,不可一语蔽之。大过年的放一次鞭炮无可厚非。家中父辈从小就教我,过年这几天,放了鞭炮的碎屑,是财喜,不能马上清扫倾倒,初三之前是不能倒垃圾的。现在回家,真惭愧啊,我都不知道拿起笤帚,帮家里扫扫地了。
    拜年又是过年的一个重要环节。初一起来,讲究拜早年,来的越早彩头越好。在石牌老家,初一这天除了要去本宗本族的亲戚家拜年,还要去左右街坊家拜年,石牌俗称“拜跑年”,我们石牌人真的会说话,跑起来拜年就叫“拜跑年”,再想想我们现在这一代年轻人,初一都是睡到日晒三杆后,爹妈一次次敲门催起床,本来是准备吃早饭的,一看中饭也该吃了,我们这种呢,石牌话是不是应该叫做“拜睡年”呢?
    拜年还有一个重要的去处,就是坟山祭祖。每年大年三十,父辈们就会先去坟山祭祖,我们平辈兄弟一帮人,都是初一早上再去。石牌的坟山在烂泥糊边上,这些年,初一的上午,那一片,一半是烟火,一半是停车场,走到天涯海角都不要忘记祖宗,不管这社会如何折腾变化,这一点我们始终坚守。
    说了些咱过年的琐碎事,我也该吐吐槽了。不要问我为什么才说完了拜年,春节就没了!难道石牌的年,初一就结束了?
    是的,你说的没错,你也没看错,眼下石牌的春节年味,仅限于初一,最多坚挺到初二。初二在丈母娘家的酒一吃,好嘞!全镇人民就陷入了狂轰滥炸的天空。
    此恶习,石牌之痛!初三的清晨,天蒙蒙亮,不知道是哪家点燃了第一声鞭炮,从此,大石牌就开启了“全镇做事”的模式。也是从这一刻开始,你休想在石牌睡个安稳觉,用没日没夜一词来形容大石牌的鞭炮,一点都不夸张。这些年,街上最火的餐饮应该是贵宾楼和丽萍餐馆了,初三开始,这两家字号的大门口,每天至少5块牌匾,结婚嫁娶呢,情理之中,理所当然。可出现最多的牌匾,偏偏就是过生日,从一岁开始,一直到八十岁,应有尽有,每一天这岁数都是齐全的。外地人都惊呼:石牌人民几乎都是正月初几的生日。再看各个村里,那更是你家唱罢我登场,家家户户的门口都堆满了鞭炮,看谁家放的多,看谁家放的响。据说在石牌某个村里,一个大队,十几家人同一天“做事”,开席之时,居然没人来吃饭,派人出去抢着人来自家吃饭。可怜了那些不做事的人家,每一天随4、5家的礼金,还根本吃不过来。壮哉,此盛况之空前,盼早日能断恶。都是在外辛辛苦苦打拼的血汗钱啊,回家闹哪出呢?石牌是教育文化搞起来了,还是全民身体健康搞好了?石牌每年放鞭炮的钱,可以做多少公益啊!
    初三就离开了石牌,太闹了。不是我不想多呆几天,在我眼里,初二之后,这里已无年味。
    这几天亲戚朋友联系啊,几乎都在外面随礼,也真的挺忙的,吃不过来还好说,漏掉一家就不好说了。

荆台宋氏 随笔
2016年2月16日 汉上
转载:宋克晨博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牌门户网

GMT+8, 2024-11-23 23:52 , Processed in 0.02261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