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84|回复: 1

大柴湖记忆

[复制链接]

3

主题

1

回帖

1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3
发表于 2019-3-9 10: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广彦)原腹地,有一块154.3平方公里的土地,它的神秘与个性在于它是“中国第一移民大镇”。至今,这里的居民都是说着一口地道的河南话,爱吃河南人喜爱的面食,爱听河南人传唱的豫剧。49年前,国家修建丹江口水利枢纽一期工程时,河南淅川县的4.9万人集中搬迁到此,繁衍生息,如今,这里已经发展到了10万人。这就是湖北省钟祥市大柴湖经济开发区,人们至今仍习惯称它“大柴湖”。



江河万古,山川亿年,而丹江更像一个美丽的新娘,自陕西商南逶迤而来,缠绕淅川100多公里,依恋不舍地嫁给汉江。幸福的浪花演绎绵绵不绝的故事。据说,丹江的名字是因尧帝之子丹朱魂葬于此而得,人们念其治水之功,给此地取名为丹江。

丹江全长384公里,是中原通往西北的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自秦皇开国到公元10世纪,中华版图以西安、洛阳为中心,丹江得通道地利,尽显舟楫之功,融汇中原、秦晋、巴楚文化,“北通秦晋,南接吴楚”,如同今天“九省通衢”之武汉。

开天辟地,征服山河,仿佛是伟人的使命。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一点水到北方如何?”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长江途中询问林一山,水利专家回答:“可以。”随即,将中国江河分布图摊开……

汉江与丹江交汇处,吸引了伟人的目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产生《诗经》、滋润“商圣”之地,伟人仔细查看后,挥起一支红蓝铅笔,在此处重重地画上一个圈。红圈犹如彩虹,升起一个梦想,托起南水北调的蓝图,为此后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的兴建埋下伏笔。汉江之水,注定成为北国人民的幸福之源。

“恩来,汉江的事情看来要抓紧了。”1954年,长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让毛泽东主席寝食难安。在反复勘测、规划论证后,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挑起汉江治理的重任。

“湖北大举民力,河南大举移民,多快好省把丹江口水库建设好!”国家决策凝聚的是国力民心。建设与移民同步,1958—1978年20年间,库区迁移20多万人,分批安置在青海、湖北、河南3省。1965年丹江口大坝复工建成后,水位增至147米,淅川需移民69849人。当年4月,豫鄂两省共同确定“河南包迁,湖北包安,标准一致,财务公开”十六字方针。1966—1968年,68867名淅川移民分三批落户荆门、钟祥两县,其中移至钟祥大柴湖的移民达到4.9万人。

大柴湖历史上曾是人口稠密、商贾云集的鱼米之乡。1935年汉江特大洪水冲破汉江干堤,溃口18处,3万百姓或命丧洪流,或流离失所,10万亩良田被冲为淤地,芦柴沼泽横生,三十多年渺无人烟,形成自然蓄洪区,被称为“水湖”。

“当年搬迁是货物与人分开走。家具牲畜等货物直接从沿岸码头装船,运到丹江口大坝,然后顺着汉水南下到钟祥。移民坐大卡车到襄樊后,再换乘敞篷船顺汉水而下。300多公里的路,走了两天一夜。”回忆当年,已74岁的贾文生记忆犹新。他是1967年随第一批移民大军来的,他那年才26岁。

“爹,娘,咋还不走!”贾文生背着行囊,回头吆喝。

“把薯干、麦子、玉米种子带上,到湖北咱得有口粮吃呀!”贾文生的爹拖着口袋从屋里出来。娘在屋里磨蹭半天,把锁揣在怀里,对着空敞的家门连磕3个头……

贾文生结婚不久,孩子才半岁,媳妇肩挎包袱、怀抱孩子,一家人就这样来到湖北。

安居房是茅草屋,十间房为一栋,每户移民挤在简陋的草泥屋里。从此这片荒地成了他们生命的摇篮,他们在此开疆垦土、围湖造田,世居生息,成为这方土地的新主人。

“洼田矮地水常淹,每年涨水能不死人就算烧高香了。”说起当年水患,人们至今心有余悸。

遥堤前身为汉堤,始筑于宋朝,建成于明代,最初仅有18.02公里。新中国成立前百年间,遥堤溃口35次。“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的民谣,便是当年汉江沿岸人民饱受洪灾之苦的真实写照。为保护移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968年在汉江遥堤外围修建了大柴湖圩堤,贾文生参加了围堤建设大军,表现出色,1970年被选为生产队长,一干就是10年。

当初大柴湖是准备改叫新建区的,1968年秋,周总理在中南海听取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人汇报淅川县移民情况时说:“新建、新建,几十年后还能叫新建吗?还是叫大柴湖好嘛!”说起地名演变,每个移民都能说出这段插曲,言语中表露出对周总理的深深敬意和怀念。



深受故土文化熏陶,大柴湖移民至今保持中原地区的文化传统,性格直爽,意志坚忍。村名很多沿用淅川时的地名,但也有因地或事成其名的。1986年12月,原驻武汉后勤152部队农场将其管辖的3600亩耕地退给大柴湖后,从红旗、红升两个公社抽调富余人员组成移民村,故取名新村村。魏家榨村原为胜天生产大队,后因境内有一魏家榨房得名。郑家集村因境内有个郑家集而得名。芦席场村原名梁家岗生产大队,因编织芦苇席的人多而得名。鱼池村因紧靠遥堤境内鱼池而得名。中干桥村原为十二里河生产大队,因境内有中干渠人行桥而得名。

还有很多始终以姓氏或古代军队序列为名的村:如罗城、凌楼、王营、陈营、前营、后营、武洲、全坑、石营、曹寨、双河、田坑、马北、杨营、白岗、泉店、上头、岗南、马南、沙楼、吴营、邓营等村。

说起当年迁移,人人情感起伏。

“1988年我去河南邓州出差,顺便回老家瞅瞅。现在啥也看不见了,地都淹在水里了……”首批移民贾文生站在库区久久凝望。

荆州区引江济汉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李仁贵是大柴湖子弟,离开淅川那年才5岁。他的父亲李治国1968年移民到大柴湖邓营村,从民办教师到中学校长,不仅教书育人,还参加过开荒、筑堤劳动。他没想到儿子今天成了引江济汉工程负责人之一。父子二人谱写两代移民为南水北调做贡献的佳话。

“我是1967年出生的,移民那年我还在吃奶,从小在大柴湖长大,对老家没啥印象,但我还跟爹一样说河南话,口音改不掉……”移民后代闵士战拿出手机,把收藏的《杨家将》等豫剧翻出来给大家听。

40多年过去了,但大柴湖的老人们打开电视机,还是情不自禁搜索河南台,看故乡的新闻,听老家的豫剧。很多老人至今天天吃馒头,不习惯吃大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

回帖

1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3-9 10: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江是钟祥人民的“母亲河”,群众视遥堤、圩堤如命根子,保护大堤,自愿出力。

“俺能吃苦,保管把堤上的草除得干干净净!”1984年,贾文生成为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钟祥分局(以下简称“钟祥分局”)红英管养点的养护工。起早贪黑,顶风冒雨,年年被评为先进。

1988年,经人介绍,21岁的闵士战成了贾文生的女婿。

“出门打工顾不上家,也没啥出息,你跟我一起守大堤吧!”闵士战从此成为护堤员。父子俩名义上是单位人,其实没有编制,“亦工亦农”的身份并没影响他们安心工作。

“那时管养点很落后,房子破旧不说,吃水每天要担着水桶到3公里外去挑,点煤油灯,满屋柴油味,烟灰都吸进鼻孔了,很难受……”糟糕的工作条件令闵士战心寒,但他没有放弃。

长在遥堤边,见过汉江发大水,闵士战知道大堤如战场。管养点共3人,看护5.4公里堤段,日常管理件件做到位。常年吃水不卫生,矿物质超标,好多人得了肾结石病。帮助农民吃上自来水后,他们才告别挑水吃的日子。直到2006年,管养点才通电。逢汛期观测水位上报,要骑车来回6.7公里,雨天路滑,三步一趔趄,九步一跟头,但他们却从未误报漏报。

当年堤防林地翻耕作业全靠牛,为赶时间进度,在炎炎烈日下,两头牛生生热死。虽然任务完成了,受到领导表扬,可闵士战心里却特别难受。“牛倒下的情景至今仍时时在我眼前浮现,它临死时的那双大眼珠直盯着我,仿佛在怨恨我……”闵士战不愿提起这伤心的往事。

“我老了,今后大堤全靠你了。” 2004年,60岁的贾文生以农民工方式退休了。当时每月只有500元退休金,但作为老党员,他一不争,二不要,一切服从组织安排。

“爹放心,今后生活会更好,眼下困难不算啥!”女婿一席话,令贾文生欣慰。闵士战没有辜负老人的期望,因为工作出色,1995年他由合同工转为事业编制,2007年入了党。如今,他每天在堤上忙碌,黝黑的皮肤见证着烈日风雨中的艰辛,炯炯目光饱含着对大堤的真情。“现在条件好多了,爹的退休费也涨到近千元,我每个月4000多元工资,不愁爹养老……”他那双浓眉大眼坦荡而自信!

遥堤附近有座明朝的显陵。在柴湖马灯区吴营村头做小生意的吴尚勇,不曾走进这个被联合国录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区,而对他的人生来说这算不上什么憾事,但他每年给祖辈上坟时,总会情不自禁想到老家淅川。当年随父母迁移到柴湖,吴尚勇已十四五岁,亲眼看着自己的爷爷和外公死后埋在河南,墓地最后被库水淹没,而奶奶和外婆是迁到湖北后去世的,祖辈人生而同衾却死不同穴,成为他们这个家族的遗憾。

如今吴尚勇的母亲也去世了,90岁的父亲每年享受600元的移民补助和每个月80元低保金。提起移民这档子事,吴尚勇说:“过去三年两头发大水,现在好啦,建了水库,再不怕淹了,北京人还吃上了咱丹江水,我们移民来大柴湖值!”

“委屈自己,成全别人”, 秉承着这样的奉献精神,移民们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吗!



大柴湖是各级领导的“心头肉”。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任湖北省委书记期间,频繁前来调研,每次都说“来给大柴湖还债”,帮助移民解决水、电、路等问题。如今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他依然牵挂这方百姓,在2015年5月19日长江湿地建设座谈会上,他再次念叨柴湖。

汉江晨雾缭绕,两岸蒸蒸日上。平坦的工地上推土机轰鸣穿梭……大柴湖经济开发区在四新村率先破土。“把支持柴湖经济开发作为省级战略加以推进。” 2013年7月11日,湖北省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场办公会在此召开,确定了这一主题。随后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又三次莅临柴湖调研,希望柴湖人二次创业,再写翻天覆地新篇章!

“照单全收、全力支持、优先优厚,把大柴湖打造成政策高地、发展样板。”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这一指示,2013年11月27日,湖北省大柴湖经济开发区挂牌。“兴工强区、兴城富民”,从“试点”走向“示范”、从“柴湖”走向“财湖”,是这个最年轻省级开发区的发展战略。具体规划是:以商贸物流、农副产品加工、科技研发、农业机械制造为产业方向,将柴湖打造成江汉平原一个重要的产城整合创新基地。规划到2030年,建成全国移民安置振兴发展示范区、中国农谷产城融合创新基地、具有鄂豫文化特色的生态低碳宜居新城,汉江生态经济带上有竞争力的滨江新城和钟祥市域副中心。 

梦想并不遥远。40多年来,柴湖移民开垦耕地6万亩,人口增至10万,人称“中国移民第一镇”。这里土质肥沃,适宜小麦、油菜、花生等传统作物以及蔬菜、瓜果等高效经济作物的生长,先后获得荆门市、钟祥市“棉花生产十强乡镇”“农业经济十强乡镇”等称号。1987年撤区建镇时,将“大”字去掉,简称“柴湖镇”,辖54个村、1个社区。过去的“水袋子”,成为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交汇地,武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枣潜高速公路形成纵横交织、立体综合的现代交通体系。

“武荆高速特大桥建成后,河势有所演变,遥堤保护区内的柴湖防汛十分重要……”2014年7月10日,国家防办督察专员李坤刚、长江防总办公室主任吴道喜、湖北省防办专职副主任袁俊光一行登上大柴湖圩堤,发出论断。

此前,钟祥分局与柴湖镇政府团结协调,共同对汉江圩堤凹凸不平的堤面进行铺石整修,确保防汛道路通畅。“我们已注意到防汛形势的新变化,时刻高度警惕,全力保护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钟祥分局局长黄结新胸有成竹,回答果断。

2015年5月27日,水利部减灾办实地察看了汉江遥堤袁家洼、王家营、苏家堤、水口子险段。据悉,大柴湖虽然作为分蓄洪区,但为保证移民不再受搬迁之苦,国家已制定了有利于大柴湖稳定的防洪工程运用程序,在充分发挥河道泄洪能力的基础上,先用丹江口水利枢纽,后用杜家台分洪工程和中游民垸。民垸蓄洪是先下后上逐个运用,唯大柴湖分蓄洪区放在最后运用。前不久,柴湖有8个移民村纳入国家大型水库避险解困试点,投资近3亿元,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收储、转运系统,规划按照园林水景模式,新建一座库容100万立方米的小(一)型水库和生态公园……

眼前的柴湖是一幅新的画卷,而历史的柴湖却是一部厚重的书,记载着共和国一段不平凡的治水史。

2015年3月28日,淅川县组织20多位艺术家走进柴湖,看望慰问“游子”,赠送淅川风光照片。柴湖变化让人震撼,淅川移民令人敬仰,寿光蔬菜专业合作社、三鑫花卉大棚、湖北农艺罗城花卉基地、柴湖工业园等建设成果让故乡人赞叹这支移民大军的“神功”,摄影师们的镜头记录着柴湖移民的今天,与移民合影追忆着故土的足迹。柴湖开发区副主任、柴湖镇党委书记冯玉霞激动地说:故乡亲人牵挂思念我们,我们一样想念故乡,南水北调为国家,我们自强不息再奋斗,让柴湖成为展示中原文化的窗口,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

丹江水长流,站在这里,我仿佛听见了移民的心跳和脉动,故乡的根已成为他们永恒的记忆。同根同源一家亲,丹水长流乡情深。团结一心的豫鄂人民,必能再创新的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牌门户网

GMT+8, 2024-12-4 01:19 , Processed in 0.02522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