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絮 发表于 2014-3-13 09:32:03

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

  过年回老家,探望母亲是主要目的。
  母亲70有余。也许是年岁的催逐,近几年常常念挂着母亲,老毛病犯没、能饭否?因为远在他乡,对母亲的挂念里总是怀着一份深深的歉疚,过年便急着回家。就这样一年一年的,看着母亲黑发转白,面容日见苍老。
  母亲年轻时从乡下被招工到了一国营印刷厂当工人,就此进了城,从农民转换成了工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80%的农业人口。然而长期以来城乡壁垒,重工轻农,工业与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剪出了一个相对发达的城市和一个落差巨大的、落后贫穷的农村,也相应有了富裕的城市家庭和贫困潦倒的农村家庭的对比。身份的改变意味着母亲命运的改变,母亲虽然道理不懂,却也明白的。当工人后,母亲可以靠每月固定的工资生活,养育子女,而依然留在农村的兄弟姊妹日子越发艰难了。母亲看在眼里,自己虽比他们宽裕,却也不敢忘形,自可以拿工资开始,就时时想着接济农村的亲戚。打小我就常见母亲或者节省下来的钱,或者旧衣服、旧家什,都像宝贝一样地收藏着,不时送往农村的亲戚家中。今年在家时又听母亲念叨,农村的亲戚日子依然拮据,且困境重重。母亲说得忧心忡忡,俺只好表示,每年资助2000元的学费,帮助重未见过面的表亲的孩子读书直到完成学业。俺是想缓解一点母亲的心理压力,了母亲一个心愿。
  母亲是个排字工人,与铅字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年幼时候,常去母亲工作的车间玩,就见母亲左手拿一个小木盒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穿梭在一排排的字架中间,在密密麻麻的铅字中对照找字。然后又在一块木板上将铅字排列成文,再制成版面,之后交予印刷工序。后来学了中国历史,知道了母亲操作的便是古人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我知道母亲识字不多的,现在看来,也就是小学三、四年级的识字水平。后来问母亲,你捡的字都认识吗?她腼腆地笑笑,说有很多不认识。咋办,照样画瓢呗。
  想想那有多难啊,要对照笔画,还要从密密麻麻的字架上找出来。读不懂那些文字,却要将不认识的字连贯成句排列下来,拼成版面。我的母亲就这样当了几十年的排字工,兢兢业业,直至退休。
  母亲年轻时很少读书看报,养育子女成了她8小时之外的主要劳作。做排字工到现在,与同辈相比唯一的收获就是她没有复盲,老了依然能识字,虽然不多。能看得懂电视显示的字幕,偶尔还能看看报,知道一些社会上发生的大事,生活乐趣自然要多一些,也是值得庆幸的。
  母亲是个老党员,但是大道理懂得不多,质朴而逆来顺受。她的经历虽然平常,却也佐证了共和国风雨飘摇的历程。偶尔与母亲聊天,会听到她情不自禁地回忆:那年公私合营、那年大炼钢铁、那年去农村支农追赶麻雀、三年自然灾害饿得得浮肿病、文化大革命造反派夺权保守派护权以及后来的工人下岗买断工龄国企垮桿,还有退休工资在10年内从200多元涨到现在的1000多元,这一段段经历也正是我们这个苦难深重的时代的一段段历史拼图。母亲平静地诉说,历经其间,回忆的时候也不见她有啥感慨,当然也没有抱怨,我知道,是因为她习惯听党的话,党说啥就是啥,顺从惯了,还因为老,消蚀了她年轻时候的激情,哪怕最惨痛的经历都会一笑泯之。
  现在,母亲就是个风烛残年的老妇,吃药保健、含饴弄孙,打5角钱一番的麻将也乐在其中。我希望她能醉心享受现有的一切,保持好生活质量,对她而言,这就是人生全部的意义,对我而言,是我对母亲的一番心意。

风一样的女子 发表于 2014-3-14 00:19:15

祝我们的妈妈们晚年生活都幸福美满!

爱如潮水 发表于 2014-3-24 03:41:30

看罢,一番感慨,留在心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