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豆腐人写:这个养奶牛的——北京“老抠儿”
文/茶意人生最近很少看书,一直都以为是手机可以玩的花样太多了,自然像陈世美一般喜新厌旧的把书抛之脑后了。
其实,我只是爱看自己喜欢的书。至于,是谁写的,并无关系。名家名篇,也不一定能入我的心,无名小卒的书,读的高兴了,也是可以反复翻个三五遍的。
当然,今天不想讲书。只是突然想到书中的一个人——小北京。来自皇城根底下的人,或许本就自带几分儒雅书生气吧!让人闻起欢喜,念起心悦。
因为我,就认识这么一个老北京儿。
从哪里说起呢?这个养奶牛的哥们倒很实在,走哪都坦坦荡荡的自我介绍:我是北京人,叫陈❌❌,是养奶牛的。至于,是奶牛饲养员,还是奶牛医生,还是奶牛妇产科大夫,这么多年,到底也没好意思开口问过。
这人走路,估计一向是鼻子朝天的。因为,桀骜不驯的头,总爱抬的高高的,像一匹野马,世间的一切都难以束缚得了他。当然,不得不承认他的文学知识跟写作功底是相当深厚的。
虽然他不经常写东西,但偶尔为之,除了几篇乱抱怨的以外,其他的文章跟诗词都是非常不错。虽然咱也看不出个啥好坏来,但至少,看起来不那么矫情做作。
从诗词,谈到历史,再谈到文学,时不时地还得纠正一下我,以显得他知识相当的渊博。当然,每逢这个时候,我总是回他一个大大的白眼,咱这湖北九头鸟可也不是吃素的不是?虽然咱不是啥文化人,但咱会抬杠啊!
这个养奶牛的,一点都没有小北京那么英气十足。反倒长的三大五粗,正如赵本山所言:脑袋大、脖子粗,不是个厨子,就是个屠夫!
这个奶牛兼厨子,饭做的倒不错,一双粗壮的手,竟也能灵活地擀出薄薄的白面饼来。反倒是我这个家庭主妇常遭他笑话,煎的面饼黑区区的,像从灶洞里掏出来的一般。
认识的时间久了,其中一些细节都已遗忘。只是记得,在春节期间他和他媳妇(也就是咱嫂子),做的北京特色小吃,给我寄了老大一箱子。也是用面片油炸出来的玩意儿,手艺还是十分精巧,只是路途遥远,待我收到时,已是碎了一半。
以前,总听说北京一套四合院都能值多少钱,多少钱的,我一直以为北京人都是土豪。好家伙,那出门脖子上至少得挂几根拇指粗的大金链子,才能彰显出那份首都人的豪气吧。
但这两夫妻,挺会过日子。奶牛场里种满了山楂,一到了秋天,满树红彤彤的。成熟的季节,太多的山楂来不及吃完,树下落了一地的红果。可把这两人心疼坏了,准备些空的玻璃瓶儿,摘上些山楂,细致地去核,做成山楂罐头。也不知道做了多少,反正我是得了6瓶。酸酸甜甜的,自有一番秋天的味道。
看看,这十来年的交往,也就记住这几次吃的!(所以,要想我记住你们多一点,都知道该怎么做了吧?哈哈!)
疫情期间,一个人被困在荆门。一点也不觉得孤单,内心反倒有小小释然,因为那段时间总是咳嗽,一个人即使有什么事情,也不会牵连到家人。
特殊时期,又正逢冬天。偶尔不注意也会有点发烧,这段独居的日子里,老北京儿夫妻俩真把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三天两天都会问候,发烧好了没?咳嗽好了没?
那时候,整个湖北奇缺口罩,这个兽医假公济私的给我弄了两大包,赶紧让儿子给我寄过来,可惜那时连快递都不允许发往湖北。估计,这两包口罩,没戏了。开通这么久了,也没再提起,可能是忘到九霄云外了。
如今,这俩人都已年过半百,孩子也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他们的生活,也步入安逸稳定。真正的友情,是没有任何妒忌存在的,你会希望你的朋友都过的很好。甚至能容许,他们比你过的更好,想到这家伙以后,会不会跟个旧社会北京地主老太爷似的,在家摇着蒲扇享着清福呢?我又忍不住发出了几声,鹅般的笑声。
有些人,就是这样悄然走进你的世界里,经过岁月的大浪淘沙般地反复洗刷,还能如磐石般巍然不动一直在这里陪伴着你。
很多人在我们的生命里,都会如流星闪过,不留一丝痕迹。但总有那么几个人,好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一直遥望着把你照亮指引。
——维持一段长久的关系,不必太用力。
世间的真情,无关于贫贱富贵,不拘于岁月长短。是灵魂深处的相知,让彼此成为一生的无可替代。
最好的关系,从来无需迎合对方,从来无需迷失自己,而是相互欣赏,彼此成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