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腐坊也能出做好豆腐,并得到驻村工作队的支持
东北网9月27日讯 (记者 郑通)“以前身体不行,伸手要救济的日子不好过呀,现在活得有尊严,我干活说话也有底气!”凌晨4点,哈尔滨市阿城区料甸街道北红村村民王文奇进入了豆腐坊,磨豆子、熬浆子、点卤水、泼豆腐、压成块,热腾腾、白净净、颤巍巍的笨豆腐出炉了。王文奇今年46岁,少年时就患上了癫痫病、脑出血,留下了后遗症,无法外出打工。成家后,妻子身体不好,还要养育两个孩子,家里的10亩地每年3000元的收入,根本无法满足生活需要,2014年,王文奇家被列为建档立卡户。
2017年,驻村工作队到来后,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得知王文奇有做豆腐的手艺,三番五次鼓励他做豆腐,开豆腐坊。
王文奇告诉记者,房子是驻村工作队帮着筹建的,用了四天时间就把豆腐坊给建起来了。做豆腐工具也是工作队给出钱给买的。缺这个少那个,他们就天天出去跑,购置这些东西。“当时我这个高兴啊,房子给建上了,设备给买回来了,不干都不行”,王文奇回忆说。至今他还清楚的记得他做出的第一板豆腐,那天是2017年11月2号,他捧着一块块雪白的豆腐,喜极而泣,拿给邻里乡亲、驻村工作队一起品尝。
笨磨的豆腐非常受欢迎,现在王文奇每天都能卖出200块左右的豆腐,一年仅靠卖豆腐就能收入3万多元,这不,他用这几年攒下的钱在“街里”买了房子,还准备扩大生产规模,盖猪舍、养鸡、养大鹅,大干一场。
“现在豆腐坊已经建成了,到今年年底,收入能再翻一番,收入七八万不在话下。我也当老板奔‘小康’了。有国家的好政策,驻村工作队的帮助,那咱必须得好好干,对得起人家。”王文奇激动地对记者说。
甩掉贫困的帽子,王文奇腰板挺直了,人也变得开朗健谈。采访中,王文奇激动得唱起了自己创作的《豆腐歌》,唱出了脱贫的喜悦,唱出了致富的希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