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的回忆
01在日常生活中,我最爱吃的一味菜就是豆腐。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它可以和各种佳肴同烹,最后,它吸收众长,集美味于一身;它也可以自成一格,却更具有一种令人难忘的吸引力。它那么本色,那么朴素,又那么系人心神。
豆腐的营养价值很高,它是穷人的恩物,也是中国人的恩物。据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能找到豆腐的供应,这证明,不爱吃豆腐的中国人一定不多。不仅如此,属于华夏文化笼罩下的外国人,也一样爱吃豆腐,譬如日本、韩国、中南半岛的国家。
爱吃豆腐的人,都说不出它有什么特殊的味道,但每一忆及它,却总是依恋的。想想,当你忙碌或食欲不佳的时候,做一味香椿拌豆腐,或皮蛋拌豆腐、小葱拌豆腐,只两三分钟时间,或就酒,或佐餐,都十分可口。时间允许,做一味麻辣烫三者兼备的麻婆豆腐,或煎得两面焦黄的家常豆腐,还有如今毛豆正上市,毛豆烧豆腐,绿的碧绿,白的洁白,只颜色就令人醉倒了。假如就一碗蒸得松松软软的白米饭,只此一味,不令人终生不厌么?其实豆腐也不只因生活简单而食取果腹如我的人嗜爱它。饕餮者,美食家,也很难不常常惦念它的。
02
平常,在大吃大喝之余,为了不肯糟蹋一味自己最爱吃的菜,常常用它的残汁再烧一盘豆腐。我嗜豆腐如狂,是因它容易烹调使我留恋,只需用白水煮了,蘸酱油吃,竟也非常美妙。但,我却不爱冻豆腐,因为它似乎已不是豆腐了就好像我不嗜甜食,豆浆我却不吃咸的,也因为它已不是豆浆了,理由是一样的。
豆腐是黄豆的加工品,属于这一系列的东西很多,豆干、豆乳、豆脑······是其中最普遍的。它们,也各有美味。
记得儿时念小学,路边小摊,常常有许多吸引小孩的零食,其中便有豆腐干。是圆形的,香的是酱色,臭的是灰色,好像由蒲叶包裹煮成的,上面印成了花纹,十分美观。那时我便嗜之如命,常常就着马路上飞扬的尘土,一路吃回家。我们的住屋是在桥旁边,后门,便是河,常常有一个小贩,提着一个椭圆形的食盒,由河边拾级而上,由我们家后门进来,然后打开盒盖,里面是各式各样的豆干。那年母亲还在,常常一次买许多,其中有一种虾子夹心的,最是美味。
03
回忆,常常是很美丽的,故乡事,也依稀记得,有两样美味,似乎在别的地方没有吃到过,一是臭千张,一是臭面筋。臭千张是豆类的加工品,所以由豆腐担子上叫卖,买时上面还有一层白毛(霉菌)吃时多半用油炸得焦黄,真所谓异香扑鼻。就着干爽的蒸饭(故乡吃用木甑所蒸的饭),实在可口。
豆乳也有各种做法,现在就有好几家十分出名,它,却勾起我两个忘不掉的回忆。念大学,伙食一天比一天坏,因此长期陷于饥饿中,便不得不加点菜以谋一饱。最有钱的时候,当然是去饭馆吃油大,这不是能每天如此的。等而下之,就是做一罐又咸又辣的肉酱,又经吃又下饭,可以维持好一些日子。此外,临时救济办法就是在饭厅门口买一块豆乳,它是用竹叶包的,上面有辣椒粉,又咸又辣,可以开胃。
04
豆腐,也常给人一些联想,譬如陈麻婆的故事,虽然传说的内容有些大同小异,但是,一个寡妇,为了谋生,以她在烹调上的特殊会心,而烧出一样众人皆嗜的美味来,却是其中不变的内容。想想吧,一个没有丈夫的女人,甚至于也没有儿女,丈夫抛给她的,只不过半椽破屋,于是她默默地、低着头,为往来的客商,烧一味简单朴素的菜,来换取自己的衣食,不妄求,也不荀取,就这样谦抑地打发她的一生;这总是会增加入们些凄凉寂寞之感的。所以我曾住在成都,总鼓不起勇气去拜访与凭吊那一块地方。
章回小说与旧剧中间,也常喜欢安排一对孤苦无依的老婆老头以磨豆腐为生,如《天雷报》里面的张元秀。其实磨豆腐应该是件很吃力的事,现在都用机器代替了。让它与贫苦的人发生联想,大概因为它利润薄的关系。
一次,为赶一场电影,一群人,只有一趟车钱,于是看完了戏便从城里走回去,一路上又怕鬼又怕“棒老二”,便索性唱着闹着往回走。就好像进旧小说里一样,在一片黑暗的路上,前面忽然闪亮着灯光。我们走过去,正是一家豆腐店在赶夜工,好追上明日清晨大家的需求。工作的人倒是一群壮汉,拿出热烫烫的豆浆招待我们,望着夜色,喝着啜着,浑身充满的,就是那一种说不出道不出的人情味。什么有比平静、朴素、无欲的生活更吸引人的呢?它就像豆腐一样,说不出它有什么特殊的味道来,但,你却永远怀念这平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