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哲学
佛家认为,豆腐成型是一种境界的转化。粒粒黄豆被放入石磨,历经研磨才能化作浆汁,是为一重境界。点卤成型,是为二重变化。其中磨豆成浆、水分添加,温度掌控,点卤时机,无不需要时时处处的精心与静心。而这种“精”与“静”,也正是修行中必不可少的心性。除却变化的过程,豆腐的滋味,也是清淡近乎无味,但又甘中带苦,品一口“众生扰扰,其苦无量”。这样的味道,对修行者而言,也可以“平心性,生悲悯”。难怪清代诗人沙张白咏叹道,“疮痍四海谁解怜,惟有食腐之人心怆然!”食豆腐而参禅,正合乎佛家经典中“一体同观”、“离色离相”的法度。明末清初的诗人尤侗,自幼研习佛法,曾撰文借豆腐论立戒修身,提出“豆腐戒”一说,其中包括大戒三,小戒五。大戒三指味戒、色戒、声戒。小戒五指赌戒、酒戒、足戒、口戒、笔戒。他认为,常人的欲望是难以持戒的因,若久食豆腐,便可清心寡欲。所以“非吃豆腐人不能持此戒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