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豆腐文化
自古至今,豆腐的制作工艺不断完善和发展,品种繁多,日益丰富,构成了风味独特的美食文化中的一朵多姿多彩的奇葩,从国内走向国外,成为“世界食品”。豆腐的产生,在历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有很多描绘,元末明初我国古代著名作家施耐庵的《水浒传》中,第十三回写到:“两个斗了四、五十回合,看周谨时,恰似打翻了豆腐的,斑斑点点约有三、五十处。”明代著名作家吴承恩的《西游记》中,第六十一回:“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明代万历年间《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回:“到正月初八,先使王代儿一石白米,一担阡张(南方称白叶)。”清代著名文学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二回:“新年初二,我备了个豆腐饭,邀请亲家;和尚待客,红枣、瓜子、豆腐。”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关豆腐烹饪知识的内容非常多。如第四十一回贾母两宴大观园,凤姐夹茄鲞给刘姥姥吃。(茄鲞的配料就是“五香豆腐干,扬州人称为茶干”。)第八回,写宝玉向尤氏要了一碟“豆腐皮包子”,送给晴雯。豆腐皮包子,以腐皮作为主料,制作素鱼、素鸡、素烧鸭等,并且还以腐皮作配料,以笋丝、虾仁作汤羹,腐皮作包皮,裹制蒸鱼、烧卖、包子等。由此可知,“豆腐”饮食已在曹雪芹的心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豆腐于南宋传入日本,南宋末期又传入朝鲜,清代同治年间传入欧洲,19世纪50年代相继传入美国,逐渐走向世界。中国四川的“麻婆豆腐”风味独特,麻辣香酥,日本友人品赏后,称为中国第一菜。在美国纽约,旧金山唐人街经营豆腐的餐馆生意红红火火。1987年7月,中国在非洲刚果举办一次“豆腐宴”,被请的朋友赞叹不已。
豆腐是我国饮食文化中固有的国粹,宋代以后文人题咏豆腐的诗词越来越多。
蜜酒歌(宋·苏轼)
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匏壶。
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甚蜜酒。
苏东坡极其喜欢食豆腐,达到了为其倾倒的程度。他在杭州做官时,经常亲自动手制作美味豆腐,故有“东坡豆腐”的雅号流传至今。
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宋·朱熹)
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
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
诗的头两句形象地说农家种豆的辛苦,后两句反衬豆腐的经济价值。可见,南宋时期市井就有以卖豆腐“获泉布”的专门作坊了。
豆腐(元·郑允端)
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英鲜。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
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
作者从原料到豆腐的制作过程中,极力赞美豆腐的色、香、味,并誉为“五鼎食”,食之乃平生之夙愿。
豆腐诗(清·毛俟园)
珍珠群推郇令庖,黎祁尤似易牙调。
谁知解组陶元亮,为此曾经一折腰。
郇公厨中美食,易牙所调百味,均不及豆腐美。还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大诗人陶渊明,也曾在南山下种豆,可见他也是喜欢豆腐的。
当今,由于古代豆腐文化的影响,我国大江南北各族人民把豆腐制成名目繁多的美食,“豆腐宴”等摆上餐桌,不仅营养丰富,食用方便,老少喜爱,而且还能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在贵州苗族、布依族居住的村寨也有各种独特的豆腐制品,例如血豆腐(豆腐内加进猪血或鸡血、猪肉丁、食盐、五香粉等制成团,再用青菜叶包紧,通过熏烤,食用时切片,笼蒸10分钟,别有民族风味),草灰豆腐、菜豆腐、酸汤豆腐等。“老外”旅游团走进苗族村寨家作客,热情好客的主人总要邀其共同品味几道农家豆腐才让客走。
目前,中国豆腐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健康有益的最佳食品。豆腐文化与美食是一个统一完整的食品科学,这是中华各民族的骄傲,也是给人类极大的贡献和造福,还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同时,更希望豆腐成为国内、国外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页:
[1]